畅阅吧

繁体版 简体版
畅阅吧 > 家父李隆基 > 第三十七章 二王三恪

第三十七章 二王三恪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恩?不该正直的时候,你倒是正直了?韦坚笑道:

“那就只列几项价准之宝货,例如绢、布,毡、皮、纸。”

他说的这几个,都是有新旧之差的,说白了就是拿旧的换新的,这样一来,亏空能大大减少。

李琩内心苦叹,聚敛之臣的抬头,他是阻止不了的,而这些人偏偏又是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内,大唐权柄最大的一批官员。

如果能在这些人发迹之前,与他们有过合作经历,那么将来“同流合污”,也比别人的机会多一点。

搅吧,搅吧,大家一起搅吧,安禄山在等着我们呢。

现在的李琩,没有任何机会弄死李隆基,他必须随波逐流,爬的再高一点,无名刺秦王,不也得靠着长空、残剑、飞雪的兵器,才能近王十步吗?

欲成大事者,干点坏事也是在所难免啊。

李琩看向王鉷,道:

“子金前面说的,你要忘了,奏请圣人的时候,只能以价准之货易物,不要乱来,毕竟牵扯酅国公,你要多加思量。”

王鉷点了点头:“隋王放心,我有分寸。”

他现在主要还是倚仗杨慎矜,自然不会坑害对方,因为那是一损俱损。

杨慎矜的爵位叫做酅国公,从祖宗那世袭来的,源于一个传承上千年的宾礼,叫做二王三恪。

宾礼,不以臣子待之,名义上来说,杨慎矜见到李隆基,不用行礼,但事实上,他肯定没那个胆儿。

王朝更迭,新建立的王朝,要追封前代王朝的皇室后裔,以彰显自身得位之正。

追封两代,叫二王,追封三代,叫三恪。

大唐追了两代,只有二王,也就是前隋和北周,隋皇室后裔为酅国公,周皇室后裔为介国公,称之为二王后。

而杨慎矜,就是隋文帝杨坚次子,齐王杨暕的曾孙。

李琩与这两人越聊越火热,如果说昨晚的宴会,见识到的,是这座大唐最风流的才子名士,那么今天这两位,无疑就是最狡诈的谄媚之臣。

这是两个极端,光明与阴暗共存,正是当下大唐王朝的真实写照。

如今光明渐趋,阴暗渐升,李琩真的希望,自己能够成为刺破黑暗的那道曙光。

不过在此之前,他要隐于黑暗。

“与二位畅谈一番,只觉相见恨晚,如不嫌弃,饮一杯如何?”李琩笑道。

“正中下怀!”韦坚笑道。

“吾所愿也!”王鉷起身笑道。

于是三个人移步宴厅,又喝酒去了。

“大将军,走吧”

新任朔方行军司马的郭虚己,在王忠嗣的家里,已经苦劝很久了。

他们今天收到一个非常震惊的消息,户部尚书兼中书侍郎王琚,被贬为蒲州刺史。

殿中侍御史卢鉉在今天的朝会上,告了王琚一状:

彼王琚,麻嗣宗谲诡纵横之士,常受馈遗,下檐帐设,皆数千贯,侍儿二十人,皆居宝帐,家累三百馀口,作造不遵于法式

他告的对不对呢?都是实话。

这就叫平日不查你,一查一个准。

王琚好道家炼丹之术,这是朝野皆知的,生活放荡奢侈,就连李隆基都知道,以前也有人告过,但那时候王琚有用,李隆基没动他。

现在呢,触犯了圣人禁忌,以前的罪名现在用,一样行。

王忠嗣知道问题出在哪,因为王琚这段日子就干了一件事,帮他要钱。

事情没办成不说,人还被一脚给踹了,这十万贯,就这么难要吗?

“牵扯太深了,卢鉉是李林甫的人,看样子哥奴打算在这十万贯上面大做文章,”

幕僚许昌之皱眉道:“这是冲着太子来的,大将军惟有早赴朔方,方解此难。”

“怎么说?”王忠嗣问道。

他打仗是一把好手,玩权谋,肯定不太行,这不怪他,还是那句话,专业不对口。

许昌之解释道:

“十万贯,只能国库出,这是名正言顺,但哥奴一定不给,大将军拖得久了,必被圣人责怪延误军事,这便中了哥奴圈套,一旦唆使官员攻讦大将军,节度一职有被更换的可能,所以属下看来,人先走,钱继续要。”

王忠嗣摇了摇头:“王琚被贬,东宫与哥奴已然正面交恶,接下来的时间,朝中恐有大变,我若留京,可助太子一臂之力。”

许昌之一愣,赶忙道:“太子这时候,绝不能与右相府态势加剧。”

说着,只见他着急起身:

“寿王初离十王宅,一手阴招,已经让太子颜面扫地,哥奴趁势而发,我们已经处在下风了,圣人对太子的不满,昭然若揭,为今之计,惟避让耳。”

王忠嗣叹息一声,一屁股坐下:

“十万贯,贬了一个国公,这朝局,真是越来越看不明白了。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